- A+
什么是“当下”?当下就是我们说的即现在离现在、即现在超越现在、即现在不住现在的真实状态。我们透视当下才能够对诸行无常、即生即灭有很透彻的了解。如果我们对当下不能有透彻的了解,我们就要么是住在过去,要么就是未来,都是在这种执着的状态。“当下”是什么?我们现在正在听的当下,就在听我说话的那个当下。就这个。但没有一个东西可以停住,没有一个东西被停留,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被执着住,这就是当下。当下不是能停留的。当下不是指现在,当下跟现在有区别。
我们平时讲当下,以为是指“现在”,那是错误的。“现在”在我们的概念里好像是停住的,好像是有个“点”是实在的。以为有个“点”住在那儿,那个叫现在。其实什么是当下?就是刚刚说,刚刚就跑掉了。(大和尚敲响桌子)听的当下,(声音)就找不到了,找不到这个踪迹。这就是当下。当下就是我们面对现实的同时,这个现实即生即灭,再找不到踪迹。如果我们不能够透视当下的状态,我们对诸行无常法印还是不透彻。
当你感觉到体内的呼吸,气流在你的鼻孔间缓缓地进去再缓缓地出来,你感觉到腹部随着气流的进出而缓慢的起伏,你正处在当下!当你洗澡的时候,你感觉到水流的温度和质感,你看见徐徐升起的潮湿温暖的水蒸气,你正处在当下!
当你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你看见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形态各异的白云,你看见一闪而过的电线杆和路旁的行人,你正处在当下!
当你凝视着路旁随风起舞的植物,你看见树叶的脉络和叶片上晶莹的露珠,你正处在当下。
当你一口一口的品尝可口的饭菜,你感受着它的香、它的辣、它的酸,你正处在当下。
当你俯下身去端详着一朵鲜花,你看见它绚丽的色泽,你闻到它淡淡的香气,你正处在当下。
当你独自一人时,你感受着此刻四周的寂静,或者当你身处于人群中,你留意到嘈杂之间的静默的空隙,你正处在当下。
当你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旁若无人地全神贯注地舞蹈,你也正处在当下。
你不知道未来如何,过去已矣,当下很短!
从我们在生死轮回的状态,到最后到我们开悟、了脱生死了,这是个周期的生死(无常)。其实不管是一个周期的生死还是无数个周期的生死,无量的生命时间的相续,都是由每一个当下组合的。每个时侯都是当下,每个时候的当下都不可以住。每个时候都是面对现实,每个时候都是不可得。
“当下”是什么样的概念?当下就是即现在面对这个现在。就是我们六根对六尘在作用。眼见,耳听,鼻嗅,舌尝,身触,我们的起心动念正在作用。正在作用,我们是不是正是面对现实?我们听到声音,这就是面对现实,这就是当下。但是听声音一刹那就过去了,再找不到了。我们心里的念头,不管是好的念头还是烦恼的念头起来了,一刹那就消失了,再下一个刹那就是相续的因缘而已。所以真实的状态就是即生即灭的这种现实。
我们的一生中虽然做了许多事情,但所拥“有”的,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过后,就非以“曾经有过”这句话来表示不可了午夜思及,我们难免感叹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贫乏,因而心里隐藏一种意识:如果那取之不尽的源泉属于我们所有,我们不就可在其中得到新的生命之“时”?这是蕴藏在我们的本质最深处的意识,如果它不存在的话,我们眼看着我们短暂的生命时间,一刻刻地过去,恐怕会急得发疯吧!
如以此观察为基底,的确可以建立如下的论说:只有“现在”才是真实的,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思想的游戏,所以,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最大真理是及时行乐。但这种见解,也是最愚蠢的见解,因为在其次的瞬间就不复存在,如梦幻般完全消失,这样的收获,绝不值得我们费偌大的苦心和劳力去争取。
我们的生存,除了“现在”渐渐消失外,再也没有可供立脚的任何基础。所以,生存的本质是以不断的运动作为其形式,我们经常追求的“安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生存,像走下陡坡的人一样,一停下来就非倒下不可,只有继续前进,以维持不坠。它又像放在指头上取得均衡的木棒一般,也如同运行不绝的游星。游星若停止运行,便立刻坠落在太空之中——所以生存的形式是“不安”。
这个世界,不可能有任何种类的安定,或任何的持续状态,一切都在不停地旋转和变化,持续地、急迫地飞舞着,我们就是在这世界的网上,不停地行走,不停地运动,借以支持。这样的世界,所谓“幸福”,连想象中也不可得。柏拉图曾说:“惟其不断地变化,绝不可能常驻,就是说明幸福不是得以驻留的。首先,我们要有个观念,任谁也不幸福,人生只是追求通常想象中的幸福,而且,能达到目的的绝少,纵然能达到,也将立刻感到‘目的错误’的失望。所以,任何人到最后都是船破樯折地走进港湾中。这一段变化无常的生涯,到底是幸福或是不幸?这一类的问题似已毋庸讨论,既已泊进最后的港口,你我的结局完全相同。”
尤其,更可惊异的是,不论人类世界或动物界,如此伟大又多姿多彩的、不息的运动,竟只是由饥饿和性欲两种单纯的冲动所引起、所维持——应该还要加上“烦闷”的感觉——同时,这些东西竟能操纵器械极其复杂且变化多端的所谓人生,供给主要动力,不是也很不可思议吗?
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所以,当你所热望的某种东西交到手中时,倒反觉得不过如此而已,发现不出它的价值。而且,我们虽经常期待更好的生活,但一方面却屡屡对过去的事情怀着悔悟的眷恋。就因为我们对现在的事件只是一时性的理解,在那里思索达到目的的途径,把这些片断连接起来,通常人们到了最后,回顾自己的一生,才发现他们的生涯,他们所期待的生活,竟是那样无味,那样无意义。所以,人的生活一方面是被“希望”所愚化,一方面却跳进“死亡”的圈套里。
个人的意志(欲望)又是永不知足的,满足一个愿望,接着又产生更新的愿望,如此衍生不息,永无尽期。这是意志本身以为它是世界的主宰者,万事万物都隶属它的管辖,所以,意志所要满足的,不是“部分”,它非要“全体”不可,而“全体”是无限的——在个个现象的表现中,这个世界的主宰者(指意志)又获得了几何?实在少得可怜,大概仅仅能维持个人的肉体存在而已,看到这儿,实不禁兴起同情之念。人类的可悲,即缘此而来。
生物愈高等,意志现象愈完全,智力愈发达,烦恼痛苦也就愈显著。如此,欲望、烦恼循序接踵而来,人生没有任何真正价值,只是由“需求”和“迷幻”所支使活动。这种运动一旦停止,生存的绝对荒芜和空虚便表现出来。
看几场春秋转换,品几度圆缺变更。茫茫人海,从来没有归人,只有过客,漫漫红尘,从不觉来处,不知去所,也不明生时,不知死期。像落花一样随水飘零,不知道会流向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是归宿。没有纠结的过去,也没有飘渺的远方,唯有当下。
每一步路都是开始,每一时段都是终结,每一天都是最后一日,每一生都是最后一世。分秒不错过,时刻不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