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百场经典战役之第十四战:破釜沉舟(3)张楚覆灭 项羽登场

  • 春秋战国的百场经典战役之第十四战:破釜沉舟(3)张楚覆灭 项羽登场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谈古今悟炒币

周文被章邯打垮后,逃出了函谷关,在离关不远处的曹阳聚拢败兵。

章邯在把农民军赶出关后,把住了近七八十年没动刀兵的革命景点,随后缓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干啥了?

章邯在全力的整军备战,在这里,要说一下章邯的用兵特点。

这个人,特别稳当。

他们秦国将领似乎都上过“关中军校”,都受过系统的培养。

他们都有这两个关键特点。

第一:注重后勤。

指挥大军作战,并非一人发把刀就出去了,大军的粮草来源,民夫的运粮供应,后备兵员的不断征集,兵器马匹的打造喂养等等,都需要考虑进去。

章邯这个人,极其注重大军的后勤给养,辎重只要到位,什么时候,军心都不会乱。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先将自己变得不可战胜,再谈去战胜别人。

第二:示弱在前。

白起的长平之战,王翦的灭楚之战,都是先跟你示弱,比如章邯这次的两个月按兵不动。

除了整理后勤之外,人家秦朝还在各处调兵,北集团军就开始分两路呼啸而来。

王离(王翦之孙)带着一部军开始西渡黄河,走进山西高原。

另一部分开始自秦直道快马加鞭上章邯这报道。

关中进入紧急战备机制,汉中蜀地也开始征兵入关。

秦王朝被再次动员起来了。

当然,打土著的南方面军也送信过去了,只不过送不过去了。

路太难走了,起义大乱还截断了通往南方的联系,再加上即便信儿送到了人家也不见得愿意回来,结果南面成“我的团长我的团”了。

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段故事也要到武帝时代再提了,不过人家南军过得那可是相当滋润,比龙团那可强多了。

章邯在各种示弱,给你我封关自守的感觉,让你懈怠,自己这边则全力开动马达整军备战。

两个月后,章邯的准备工作完毕。

大军东出函谷关,开始了横扫东方的征程。

那边周文的起义军这两个月在干啥呢?

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推想。

巴西全国踢球好的都去外国联赛了,本国剩下的球员一年要踢400场比赛都累死了,国内空虚。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摸着信儿了,召集了中超所有注册球员远赴南美踢馆。

中国队必胜

中国队连战连捷,拿下了巴西各大空旷的足球俱乐部,马上就要踢到巴西足协门口,将巴西的五个世界杯金杯收入囊中。

中国人拿下了世界杯

这时候,巴西退役的一帮老大爷和本国教练组成的临时队站了出来,把中国队踢了五比零。

拦截阻击

随后的两个月,中国队退守里约热内卢,总结经验,临时练脚,准备高低弄死巴西。

巴西队则开始向全世界打电话,各大国脚开始云集,主教练章邯指导开始迅速调配出了好几套阵容准备全歼中国队。

强大的火力

此时此刻,章指导阵容安排妥当了,但中国队再练20个月,还是中国队。

这就是这两个月,双方的大致过程。

章邯先是带队在曹阳再破农民军,周文败走接着跑,逃到了渑池。

这回章邯没有给他歇口气的机会,10余日后,章邯追上,攻破渑池,周文自刎,这一支农民军力量四散而去。

打败周文后,章邯继续率军东进,又来解荥阳之围,此时起义军的二号人物吴广已经因为内部矛盾被手下田臧干掉了,不过这位田臧还没怎么来得及感受感受挥斥方遒的感觉,就又被章邯干掉了,荥阳围解。

失去的胜利

胡亥此时,又加派了司马欣,董翳来做章邯的二三把手,后来瓜分三秦的班底就此产生。

章邯继续往东南打,大军一路走,一路杀,消灭了所有遇到的张楚国的武装抵抗,这里名字比较多,都是小人物,就不给大家列了,最后越打越近,直逼反革命老窝——陈邑。

章邯灭张楚战役路线图

十二月,陈胜被自己的车夫刺杀,拿着脑袋送去了秦国。

陈胜、吴广,自大泽乡起义,到土崩瓦解,前后一共六个月的时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就这样成为了炮灰。

这也似乎是农民起义的宿命,第一个冒出头来的鸟,往往容易被乱枪打死。

陈胜的失败,给还幸存着的造反派们敲响了很多记警钟,其中最响的一记,就是造反的民心问题。

或者说底蕴问题。

最早,陈胜刚刚占领陈邑准备称王的时候,大梁的两位魏国能人张耳,陈馀就建议过陈胜,现在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所以你起兵反抗,而且人们拥护你,现在你刚刚拿下一个陈邑就要成王,岂不是暴露出了自己的私心?

你现在应该遍访六国后裔,帮他们复国,一方面给秦国增加敌人,一方面为自己培植党羽势力,如果你仅仅在这个小小的陈邑当王,天下人会反感你的,到时候,人心离散。

但陈胜没有听进去这么有见识的一番话,还是自封为楚王。

见识这东西,其实挺决定命运的。

并不是说吃西餐连耍十几把刀叉红酒咖啡如数家珍就是有见识,也不是说所有的超跑嫩模都玩过就是有见识,也不是说世界那么大你想看一看然后你全看了就叫有见识。

见识这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在大量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与融会贯通后明白了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准确的判断出来未来的走势。

陈胜由于是个农民出身,所以一个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这样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流程,他不了解。

他同样也不了解在自身弱小时,一定要抓紧时间壮大,并扔出去很多个替死鬼去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腐败政府去纠缠为自己争取时间。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等他发现中央政府第一个玩了命找你死磕时,明白过来也晚了。

这是见识问题。

当然还有欲壑难填的问题。

我记得葛优在《非诚勿扰》中,有过这么一段经典台词:谁最喜欢去洗脚?

穷人。

穷人翻了身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变本加厉的使唤人。

不好听,但很是那意思。

穷了一辈子了,突然手下有了资源有了人,很少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卯足劲干一番大事业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数次落第连基本学历都考不上的洪秀全。

那个臭不要脸的啊!

我的个天啊!

咱们这个系列,截止到鸦片战争,不过如果有机会,将来会讲讲他,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劫数。

自陈胜到洪秀全,古往今来多少人,全都没有走出过自身见识这一关,全都折在了欲望的大深沟里。

如果脖子够粗我还能挂更多

能走出来的,全部都成为了历史中的大人物。

比如最终收尾秦末大乱的那位居委会工作人员。

不过他还要再缓缓才能上场,眼下的主角,是项氏家族。

陈胜败后,手下的大将秦嘉立了一个叫做景驹的人当楚王,但楚国的名将之后项梁不答应,认为立楚王这种大事,轮得着你立吗?

当初陈胜就是打着我爹的旗号反起来的,轮楚国的话语权,我是正根!

谁的胳膊粗,谁有话语权。

胳膊粗的项梁率兵将秦嘉打败,在正统的问题上取得了胜利,秦嘉战死,景驹逃跑,后死在了梁地,部队归降了项梁,项梁此时,已经成为了抗秦的第一大势力。

项梁是如何变成这股势力的呢?

靠的是手黑与祖传的名气。

史书中说,项梁是因为杀了人,所以带着侄儿项羽逃到了吴中一带,因为自带名门光环,很快就成和当地的头头脸脸打成了一团。

吴中地区就在名气特别大的江东。

现在我们很纳闷,江东在哪呢?

现在版图中“江东”的位置

摊开地图,我们会看到,长江自九江后突然往北走,所以九江之后的长江两岸分为了东西两块,吴越之地就是江东地区。

这块地区,也被风水大师称为中华三条龙脉之一水龙的龙头,自古人杰地灵。

中国三大龙脉

项梁是著名的抗秦名将项燕的儿子,这是他祖传的名气。

他有一个侄子,这是他手黑的武力保证。

叫做项羽(名籍,字羽,还是叫名气大的吧)。

一直不让他很不省心。

小时候属于干什么什么不行的没长性吹牛青年。

学文,书读不进去;学武,剑练不下去。

项梁看到接班人的这个德行,很是失望。

不过项羽却认为自己很有希望并有着自己的看法:学文,不过是记记姓名,学武,也不过对付一个敌人,要学,我就学万人敌!

项羽从小就有着开连锁超市的规模雄心,小卖部我是不打算干滴!

我是干大事的人

项梁听后大呼祖宗有灵,觉得他这个侄子是块材料,决定教他“万人敌”的兵法。

不过没高兴几天,项梁就明白了,自己的这位大侄子是个嘴炮达人,因为项羽学了个大概后,就又不肯继续钻下去了。

老项家眼看就这意思了,但项羽一到青春期后,项梁就又觉得自己祖宗开始再次有灵,上天开始眷顾项家了。

因为侄儿项羽身高窜到八尺多(一米八五往上),在人群中一站鹤立鸡群,这身高搁现在在南方都算高的了,而且力大无穷,据说可以双手巨鼎。

霸王举鼎

好熟悉的名词啊。

之前我们说过,史官是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的,力能扛鼎不是个好词。

不过自打用在项羽身上后,却使这个词有了另一层丰富的含义。

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