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罗玉凤传

  • 史记——罗玉凤传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人物

罗氏玉凤者,重庆地方人氏也,号凤姐。年方三八有一,身高三尺多余,皮若寒冬树皮,口似酷暑腊肠,时人谓之:销魂。少有才,善属文,出口成章,举手成诵,文思若泉涌尿崩,见花便知花之语,落水即诵水之词,九岁遍览群书,二十登至顶峰,遂言曰:前三百年,后三百年,往来六百年,舍我其谁?自此号为独孤求败。

余读此处,遥想当年谢公灵运,文采逼人,才情甚高,犹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予得一斗,古往今来余人共得一斗。”,今见罗氏,一石尽归其所有矣。玉凤好诗书,爱咏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刀枪剑戟信手拈来,吃喝嫖赌一无所沾。凤供职于沪上家乐福也。家乐福者,世之强者前五百也。凤平日研习知音,故事会,自此境界益高,遂有平天下之志。

罗玉凤既年过三八,豆蔻早开,风情按捺以久,遂有许人之志,虽天下男人夥矣,入凤姐法眼者却亿者有一。遂颁招亲七款,七者缺一,亦不可也。婚款既出,应者甚众,既有系出名门者,亦有海外归来者,既有腰缠万贯者,又有潘安宋玉者。应者既多,玉凤遂将众男人以五等分之。有土人问曰:吾归何等?玉凤笑答:尔不入此五等之列。土人遂死。

呜呼!自有世以来,男尊女卑久矣,今日玉凤颠鸾倒凤,群分男人,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路人田曰:罗氏盖极品者也,虽五短身材难掩其冲天之志。向者齐威王纳钟离为妃,孔明以黄氏为妻,罗氏之貌既不在钟离,黄氏之下,焉能无威王,孔明之辈纳之?

 

正文

罗玉凤是穷人家的孩子。

“农村娃儿、父母离异、家境贫寒”,老天用三个关键词,把她的命运设置为了hard模式。

那时候,他们一家五口只有不到7厘地,日子过得非常清苦。继父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母亲也在小心翼翼地计算柴米油盐,日子仿佛泡在苦水中。

所以很小时,罗玉凤就必须帮着妈妈带弟弟妹妹、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好在她爱读书、也会读书,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但因为家里条件实在太差,她最终舍高中而选师范,家里只给150元钱,其余靠“勤工俭学”和“困难补助”来填补。

毕业后,罗玉凤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故事到了这里,父母已经心满意足。

毕竟女儿吃上了公家饭,讲出去也体面光荣,若再嫁个教师生个娃儿,也就超越身边大多数成为人生赢家了。

可罗玉凤并不这么想。

她始终被贫穷阴影笼罩着,对那个“辣条能当一盘菜”的地方深恶痛绝,并不甘心把一生都蹉跎在此。

其实我挺理解她。

一个读了书见了世面的姑娘,心中往往会存在些诗和远方。别人眼中的安稳不过是她厌憎的苟且,她会因此而苦恼、悲伤甚至绝望。

在被内心的矛盾冲突折磨两年后,罗玉凤决定辞职,前往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上海。

也有个说法是罗玉凤被暗恋的男教师拒绝,“在事业和爱情都不如意的情况下,她被迫离开了学校。”

上海有高楼大厦、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更多的机遇和资源,那或许能够接住她的期盼,让梦想和爱情都落地。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她当头一棒。

-2-

来到上海,罗玉凤投出一万多份简历,从总经理到服务员,几乎各行各业都试过。

但这座大都市提供给她的,只是收银员、服务员一类的工作,靠卖力气吃一碗辛苦饭。

学历不够用、颜值不够高、背景不够强,她只能在滚滚人流中模糊为一个符号,身上打着“进城务工”的标签,在社会底层辛劳辗转。

不甘心”三个字,依然在脑子里打转转。

破釜沉舟来到上海,为的可不是做个普普通通的收银员啊!

但还能怎么办呢?

罗玉凤再一次发挥了“聪明才智”,她跑到人来人往的陆家嘴去征婚,发出1300份征婚传单,成功进行了一次自我营销。

那是2009年,社交网络正发展得如火如荼,经网友讨论发酵,罗玉凤很快就打开了“知名度”。

紧接着,江苏卫视也找上门来了,专门给她做了一期节目,播出后再度爆火,甚至震惊整个中华大地。

在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共同推动下,罗玉凤迅速蹿红。

她变成“凤姐”,开始以“网红”身份横冲直撞,频频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在争议与骂声中收割流量,几乎红成了一个社会现象。

群众在吃瓜、评论家在评论、学者在分析,商家则看中了罗玉凤自带的关注度与话题性——

那是赤裸裸沉甸甸的广告价值。

说实话,罗玉凤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豁得出去的狠人。

我们看热闹嗤笑,但她心里门清:征婚根本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火”,火到能靠名气去挣钱,哪怕这名气的前缀是个“臭”字。

那是审丑时代的悲哀,却也是“罗玉凤”们的幸运。

-3-

我记得那一年,罗玉凤上了一个又一个热搜,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热议,比今天的网红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作客各类综艺节目、参加《花儿朵朵》及电影选秀,还拍了个胃药广告,据说出场费高达30万元。

说实话,如果罗玉凤将自己定义为“综艺咖”,接接通告扮扮小丑,靠博大家一笑来挣钱谋生,那倒也无可厚非。

毕竟成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能够牺牲自己娱乐众生,其实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本事。至少,她那份逆天改命的勇气值得敬佩。

但罗玉凤犯了一个错:无下限炒作。

换言之,便是为了关注度而频发雷人之语,试图以惊世骇俗来吸引大众目光。该手段与“征婚”如出一辙,可当雷人雷语过了头,反噬也就跟着来了。

大家一定也还有印象,她diss过杨幂、表白过陈冠希;

甚至拿温州动车事故来做文章,拿汶川地震开涮,其吸睛手法无耻至极。

说实话,我不太相信这是罗玉凤的肺腑之言,也不信她能在口出狂言后安然自若。

她的亲人朋友和老师都说,从前的她文静、勤奋,和成名后的“凤姐”判若两人;再者说,罗玉凤上过大专,并不缺最基本的常识与逻辑。

那么,理由就只有一个了:炒作博出位,为名为利,为她眼中的“成功”。

所以丢掉廉耻抛弃良知,午夜梦回或许也会有淡淡的惆怅。但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她只能继续用灵魂去跟魔鬼做交易。

在被母校驱逐时,罗玉凤曾感到“巨大的失望和屈辱”……

去往美国,多少有些逃避和躲藏的意思,也隐隐含着“重新开始”的感觉,但主题依然是不甘。

她说:我要去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我要去美国!如果我在美国证明了我自己,那就证明是不接纳我的你们错了!

-4-

在美国那些年,凤姐做过凤凰网主笔、开过公众号,用文字洗去昔日黑点,最终又靠一张绿卡成功升华,在大洋彼岸活成了人人羡慕敬仰的“成功人士”。

多讽刺!

我不否认她的勇气和执着,但这些品质无法和她的所作所为功过相抵。

诚然,人都是复杂的动物,没有谁是完完全全的圣人。可这种攀爬模式舍弃了尊严和道义,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卖身”。

但罗玉凤并未就此收敛。

她依然大放厥词,靠出格言论来引发关注。最近,她蹭了华为的热度,依然“语不惊人死不休”……

她或许以为,这次也能像往常一样轻轻揭过,不料网友义愤填膺,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她迅速删了微博做出解释,结果却无异于画蛇添足,反而引来更多不满和投诉。

这一次,凤姐终于自食恶果,直接导致了千万粉丝的社交账号被注销。

烧完最后一场大火,罗玉凤或许会在网络上销声匿迹。

-5-

当然,diss华为只是被“封杀”的最直接导火索。

从征婚爆火至今,罗玉凤走的每一步都处于争议与谩骂中,挑战群众底线的言行亦不止一桩一件。

有一部分人在崇拜她,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人在厌恶她、鄙视她,“求封杀”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乎贯穿了她的整个网红生涯。

故事的结局,其实早就写在了开头。

把自尊踩在脚底下,靠低俗炒作换来原始名气积累,又以丑态博出位,再想方设法地去到美国、留在美国,被有心人包装为“励志女神”,最后却又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样的故事虽然不偷不抢不违法,可我真的看不出闪光之处,也没办法从她的言行举止中,窥见人性的光辉与力量。

你问我怎样评价她?

我只有六个字:可恨、可怜、可悲。

她的身上,体现着明显的底层挣扎与时代烙印,既是一种自我选择,又少不了网络与媒体的推波助澜。

有人曾为她辩解,“你没穷过,你不会懂!”

我懂,因为我也出身底层,我知道向上的道路有多难。所以当年她受千夫所指,我没有嘲笑;但当她受万人敬仰时,我也不曾艳羡。

因为贫穷不是丧失尊严放弃底线的理由,通往幸福的终极途径,一定会有正义和尊严的如影相随。

或许你会说,这是满嘴仁义道德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无数故事和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

比如罗玉凤。

凤姐说:我只想做个安安静静的路人甲。

如今倒也算如愿了,往后余生,愿她真的能做回亲友口中的“玉凤”,而不是网友键盘下的“凤姐”。

闹剧落幕,挺好。

 

后记

时间走到2020年3月,luoyu feng被冠状病毒死亡的消息让“凤姐”又诈尸了一把,后来证实是谣言。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死人,一种是活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罗玉凤是否还活着已经不重要了,当她背叛了国家和人民那一刻起就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