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手到剁手中,从炒币到种币

  • 从作手到剁手中,从炒币到种币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炒币心法

不用否认,在交易过程中,很多次,在狠抽自己耳光的同时,你恨不得剁掉自己的手。

每个交易者,都曾是剁手。

不同的是,有的永远是剁手,交易不止,剁手不息,最后剁掉的不只是交易,甚至还有自己的人生。

有少数人,则在剁手中涅磐成作手,成就梦想。

剁手,是在金融市场中,没有自我,随波逐流,怀揣发财梦,终为韭菜命,不能持续盈利的亏损交易者。

作手,则是有自己符合市场本质的交易哲学、交易思想、交易系统,能持续盈利的交易者。

没有什么比交易的门槛更低。只要有一点钱,最少几百元就可以,开一个账户,就可参与。只要愿意,乞丐都可以。

没有什么比交易更自由。你的账户你作主,没有任何人管束你、关注你,甚至连看你一眼的人都没有。交易的世界里,你就是一切的主宰。你只需动动手指,就在和整个世界交流。你可以坐在马桶上买上海的股票,可以在约会的间隙卖芝家哥的大豆,可以在半夜梦醒后抛伦敦的黄金。

没有什么比交易更刺激。交易,就是把心绑在过山车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的涨跌盈亏,永远无法预料明天是快乐还是悲伤。暴赚后欲仙欲死的狂喜,暴亏后生不如死的狂躁,轮番冲击着你承受的底线。

没有什么比交易更可暴利。不用多少时间,翻倍、翻几倍、翻几十倍、翻成百上千倍,不是骗人的,是真的,而且是合法的。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仅凭一己之力,通过交易彻底改写命运。

在无拘无束、无比刺激中,快速实现人生梦想,还有比交易更美好的事吗?

是很美,但,这是婴粟花的美,对剁手来说。

于剁手,很少有比交易更残酷的事。

你说你热爱交易,其实你只是中了交易的毒。门槛低、自由、刺激、暴利就是交易的毒性,你一沾上,就极难戒除。

于无声处,交易吞噬你的钱、你的时间、你的心力、你的健康、你的快乐,甚至你的家庭、你的生命,你在交易的心瘾中越陷越深,无力自拔。

别人讲你一句,你都心生怨恨,交易数年如一日地蹂躏你,你却只能默默承受。苦水不是一口口而是一碗碗吞,还不能吞出声响,怕人家听见,然后和泪低吟“交易虐我千百遍,我待交易如初恋”。

无奈、无力、无能、无望,却又无法摆脱,无处抗争,歇斯底里都不敢呐喊。付出越来越多,希望越来越远。你的人生在交易里残酷地枯萎,除了伤害你

和你的家人,引不起这个世界一点点的注意。

到最后,你终于有所收获,在与其他资深剁手一起交流时,更资深地告诉他们:

从剁手到作手的距离,可能远得超过你的任何想像。

从剁手到作手的艰辛,可能多得超过你的任何想像。

从剁手到作手的代价,可能大得超过你的任何想像。

交易聚百业之艰,这世上没有比交易更难成功的事。

有一些事情,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如果排名,交易有可能排在第一位。而不努力,就根本无从谈起。

你还可搬出牛顿、蒋介石、邱吉尔等人尖都是剁手的事,来减轻自己的痛楚,宽慰大家的处境。

只要不是想代客理财骗人钱财,你都会劝诫别人远离交易,就像劝别人远离毒品。

然后,不管怎么感慨交易难、交易苦,不管怎么劝诫别人,只要沾了交易的人,大家一起继续做剁手,不剁不生活。

我知道,我劝不了你,但我还是要说:

如果你现在还是一个剁手,不管之前你付出了多少,经历了多少,任何时候反身离开,可能都是最明智的选择。

既然劝不了,那我们来换一个方式交流,探讨如何从剁手涅槃到作手。

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既然剁无可逃,要剁,就努力去

像一个作手那样剁,方向正确了,剁多了,再怎么样,剁的次数会少一点吧,剁下来的肉也会少一点吧。

又或,万一,哪一天真剁成了作手呢。

其实,所有的苦难,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都可以变现成财富。

来吧,

我带上我20多年来对交易的深入探索和清晰成果,

你带上你渴望改变的眼和愿意学习的心,

我陪着你,

踏上从剁手到作手之旅。

把交易当战争,死!把交易当种地,活!

流行的说法是,交易如战争,资金是你的兵,要学《孙子兵法》,要做一个好将军,指挥好你的兵。

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以战争思维来做交易,即使是资金庞大到能左右战局的专业大鳄,也很容易“恃战者亡”,更何况你我公众交易者。

我认为,交易如种地,资金是你的种子,要做一个好农民,要按《黄历》的节气,适时耕休。

交易、战争、种地,从内容与形式上看:

较为完备的交易图表出现还不到100年时间,打开任何一张股票、期货、外汇图,不管是欧美的、日本,还是中国的,不管是几十年前、几年前,还是现在的,所有的行情,几乎都长得一样,大同小异,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品种上反复上演。

正如股票大作手利勿莫尔说的,“华尔街没新鲜事。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过去必然发生过,将来肯定还会再发生。”

而战争,古今中外,你看到过几乎一样的战争吗?没有。

而种地,今天是7月15日,你随便挑一个田间地头,去拍一张照。明年的7月15日,你去同一个地方拍一张照,两相对照,几乎没有差别。庄稼,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每年都是这么长的,几乎一模一样。

行情长得一样,时间周期不固定。庄稼长得一样,时间周期基本固定。战争长得不一样,无时间周期。

交易如战争,还是如种地,不言自明。

战争、种地,从结果上看:

战争重在用兵力消灭对方,你死我活,久战必亡。种地重在让种子自己生长,歉收丰收,都是收。

思维决定生死。

把交易当战争,“古来征战几人回”,多数交易者最终战亡。

只有少数把交易当种地者,活了下来,只是盈利多少而已。

所以,不管从内容、形式及结果,把交易当战争,死;把交易当种地,活。

这个基本的交易思想问题不解决,谈其他都是盲人摸象,瞎折腾,交易只会是在一片混沌中打转,难有出头之日。

是为交易之道。

你有稳定、有效的交易《黄历》吗?

你马上会说,原来交易是种地,当农民,那容易啊,是个人都会。你又错了。当种地农民容易,当交易农民难。为啥?

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节点,也就是节气,告诉你什么时候播,什么时候收。

人类社会有一本最畅销的书,从古一直畅销到今,它就是中国的《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黄历》,后来皆由皇帝颁布,又称《皇历》,可见其重要。《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指导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

《黄历》历经千年,其节气精准到了日、时、分、秒,精准惊人。凡是农民都知道,某种庄稼,哪怕比农历上的节气提前或推迟一天播种,后续长势和收成可能都会受影响。

因此,历来农民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误农时,这也是《黄历》畅销千年的根本原因。

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当农民容易,因为只要按《黄历》适时耕种就可以,不用动脑,付出体力即可。

但是!但是!但是!

对交易农民来说,有像庄稼《黄历》那样的交易《黄历》吗?没有。

试想一下,如果有精准到日、时、分、秒的交易《黄历》,告诉你何时买,何时卖,交易还是一个事吗?

人类成熟的金融交易行为,才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庄稼已经成功、稳定地种了数千年了,人们知道怎样种庄稼,而不知道怎样交易,是自然的。

做交易农民,最大的难,就难在要研制出自己的交易《黄历》,也就是要研制出像庄稼《黄历》那样稳定、准确的交易系统。

而且,由于庄稼成长有固定的时间周期,重在时间维度,是一种相对静态和稳定的时间节气维度;行情走势没有固定的时间周期,重在形态维度,是一种相对动态和不稳定的形态节气维度,故交易《黄历》可能要比庄稼《黄历》更难以研制,更难以量化,也更难以掌握和运用。

时间节气:何时做何事,播或是收。形态节气:何形态做何事,买或是卖。

同时,虽然庄稼的时间节气相对稳定,但不同庄稼有不同的时间节气;虽然而交易的形态节气相对不稳定,但不同交易品种的形态节气相对稳定,这又是交易《黄历》比庄稼《黄历》相对简单省事的地方。

也就是说,你只要把一种主要交易形态研究透了,就可以把这种形态节气运用到其他大部分交易品种上,因为大部分品种的行情形态几乎都长得一样。

目前交易界,各类交易《黄历》充斥期间,多为一知半解,一鳞半爪,不成系统,难以持续、稳定盈利。

摆在交易者面前的巨大任务就是,必须研制出自己经过市场检验的、稳定的、有效的交易《黄历》即交易系统,仅此一条,就将大部分交易者拦在了成功的门外。

现状是,大部分交易者抱着残缺不齐的交易《黄历》瘸奔,或是根本没有交易《黄历》裸奔,不用怀疑,前面有无数个绕不过去坑在等着他们。

研制出自己的交易《黄历》,是在交易如种地的思想地基上构建交易大厦。

是为交易之术。

选择适合的势

凡事顺势而为,术不及道,道不及势,逆势而为,术道皆废。

庄稼《黄历》以年为时间单位,通过固定的节气,把势固定,节气前是蓄势,节气点是势发,节气后是势行。

若逆势而为,在冬天种水稻,会怎样?

大家都知道,交易形态有众多时间单位图,有小时图、日线图、周线图、月线图等,理论上,不同时间单位上的相同形态,在本时间单位级别上,有着相同的形态节气势能。

这是否意味着,成功研制出自己的交易《黄历》后,可以运用到所有时间单位图上呢?

肯定不是。

单位时间越小,其形态节气蕴含的势能越弱,越不稳定;单位时间越大,其形态节气蕴含的势能越强,越稳定,但也越难以具体量化和把握。

比如,小时图形态节气势能弱而不稳定,月线图形态节气势能强而稳定,但具体切入点比较宽泛,不好精准把握。

一般而言,顺应人们日常生活的时间感观,以日线图为核心,小时图和周线图为辅助,确立交易《黄历》形态节气运用的时间单位图。

这是站在交易技术的角度,通过交易图表来选择适合的势。

势还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等大势,及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对局部势态的影响,等等。

是为交易之势。

去乡下当一段时间农民吧

人们不会在冬天种水稻,但在交易中,因为不知道交易如种地,没有交易《黄历》,不知势为何物,不知道要顺适合的势,要耐心等待准确的形态节气才能操作,冬天种水稻之类的逆势交易,缺乏耐心等待准确耕种时机的频繁交易等,比比皆是,一年忙到头,不仅颗粒无收,还贴了老本。

如果可以,选择去乡下当一段时间农民吧,看看庄稼是怎么长的。

与庄稼一起成长的,可能就会有你正确的交易基因。

我们差的不是基因,只是成长!

人没有不喜欢赌的,只有不敢赌的。别拿中国股民和美国股民比,说中国股民炒股是赌博,美国股民是持股而不炒股,是投资。事实的确是这样的。

但是,这只说明一个问题:中国股民的今天是美国股民的昨天,中国股民的明天是美国股民的今天,走的是同一条路,只是人家比我们早起步而已。

美国股市1811年诞生,已有200多年;中国股市1990年创立,才26年。

美国股民曾是世界上最早、最疯狂的股市赌徒,其遭受的股灾洗礼,数量之多,危害之严重,远非其他国家股民可比。其中1929年和1987年股灾,都有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现在,美国股民不赌了,只是因股灾已足够多,教训已足够深刻,不敢赌了。

而中国股民还在赌,也只是因只灾难还不够,伤得不够深,痛得不够透,还不足以克制住赌性。
我们这个民族,不比任何优秀民族差,差的不是基因,只是成长。

唯有股灾,不是一次,而是一串,才能教育好股民,培育好市场,在哪都一样。

炒币是死,种币是生!

可见,金融交易市场是需要喂养才能长大的。

用什么喂?用交易者的钱、甚至命喂。

市场年轻时,交易叫炒币,通过炒来吸食交易者,成长自己。

市场长大后,交易叫种币,通过种来反哺交易者,服务大众。

炒币是死,种币是生。

什么是炒币,就是像炒菜那样做交易,随心所欲,天天做,时时做,满足人性的无节制和贪婪,放纵兑现亏损。

什么是种币,就是像种庄稼那样做交易,严格按行情的节气做,耐心等待节气是关键,自制兑现盈利。

每个市场,都会经历从炒币到种币,都会踩着早期交易者的累累白骨走向成熟。不会有生来就成熟的市场,只有噬血成长的市场。

很不幸,我们生不逢时,正赶上市场初生的喂养期,炒币横行。

我们炒币,实际上是币炒我们,把我们炒熟,吃了。

A股这一代人或几代人对市场的喂养,可换来子孙后代种股的红利,这是我们的宿命,聊以自慰吧。

2015年史上罕见的股灾再次提示,股炒我们正当时。

股灾的好处是,它是市场成长最大、最好的营养。不反复遭受股灾洗劫的市场,不足以谈未来。

在接下来的n次股灾后,市场一定会成长,炒股一定会成为历史,种股一定会成为源流,交易一定会风清祥和。

只是,那时,那时,你会在哪里?

当然,研究金融市场发展史的目的,不是为了束手就擒,而是为了顺应趋势,向死而生。先死,灭掉时代赋予的炒股基因,自宫;再生,植入未来的种股基因,重生。做风口上的猪,还是做刀口下的虎,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能拯救你的只有自己。

不管是投机还是投资,交易都必须像农民种地那样去种股,而绝不能像大妈炒菜那样去炒股。
必须将这两幅场景深刻脑中:

股票是一株庄稼,必须耐心等到春天才能播,等到秋天才能收,然后再耐心等待来年春天。

而炒股,就是不顾时节,天天播,时时收,冬天也播,春天也收,种子长不出,幼苗长不大,花无从开,果无从结,一年忙到头,投入所有,收获一片荒地。

唯种股,不可活。

市场上数不胜数的炒股指南多是死亡指南。

种股,哪怕你是一头猪,也可能站在交易的风口上,炒股,哪怕你是一头虎,也可能站在交易的刀口下!

做风口上的猪,还是做刀口下的虎?你必须做出选择。

问问你手中的股票和期货,现在是它们春夏秋冬的哪一季?

煅造专业交易,从认识自己开始

交易是转移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如果大多数人能从交易中获利,那么交易就会吸引过多的人参与,就会破坏社会的正常发展,为社会所不容。

交易,尤其是期货交易,是一个零和游戏,你赚的就是他亏的。加上交易所、证券和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你赚1元,别人要亏1元多,游戏才能持续玩下去。

而且,专业交易者和公众交易者,在人数和能力上差距巨大,相对公众交易者,专业交易者人数很少,能力很强,平均一个专业交易者要赚很 多公众交易者的钱。

所以,交易注定是持续盈利的人很少,持续亏损的人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在市场上,大多数人必然是错的的根本原因。

市场必须让大多数人错误,它才能运转下去。

也就是说,市场是存在大多数人错误的基础上的。这决定了,交易总是会千方百计地去违背大多数人的日常人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和一些常识、习惯和性格,往往总是与交易相冲突。
交易挑战人性就是这样来的。因此,除了极少数天才,没有人天生适合交易。从常人到专业交易者,中间必须经历漫长而艰苦的重新煅造。每个人不一样,自我煅造也不一样。

煅造,从认识自己开始。每个人有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列一个清单,在交易实践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扬优抑劣,一点一点地煅造自己,朝着专业交易者的方向。

以下是我多年前列出的自我认识清单。像我这样不适合交易的人,都可以,只要你发勇猛心,一定也可以。

交易的最大对手是自己,交易的本质是自我博弈。

交易就是:用自己的优势去战自己的劣势,战胜则交易成,战不胜则交易败。

所以,交易系统必须建立在对自己优势和劣势清晰认识的基础上 ,把学到的原理和技术与对自己的认识相结合,通过制定系统,反复修复系统和无穷的实践,在反复磨炼中扬优抑劣,争取以优胜劣。

一、我的主要劣势

1、情绪化

心态敏感脆弱,自我控制度弱,容易失去平衡,产生情绪,由情绪引发行为失控,继而进一步引发情绪失控,情绪、行为交互恶化失控,即使 意识清醒,非意识所愿,也难以自己制止失控,客观上放任失控,直至产生难以承受的灾难后果,或在外力强力制止下,才能停止情绪和行为 失控,留下无法弥补和后悔莫及的后果。

情绪化行为会反复发作。

自我控制度,就是交易的成败度,情绪化是交易的天敌,是执行交易系统最大的障碍和破坏者,情绪化的人天性不适合交易。

所以,严格流程控制,加强心性修炼,克制情绪化,训练、强化自我控制度,是本交易系统的核心之一,贯穿交易始终。

克制情绪化也是整个生活修炼的核心之一,贯穿人生始终。

这也必然注定,我必须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和磨难,才有可能在交易市场上存活。

2、不聪明

反应迟钝,临机应变差;思考不周,行为不齐,易一叶障目,挂一漏万;突破和创新能力弱。

不聪明的人肯定没有交易天分,不聪明的人做什么都必须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和磨难,才有可能达到一般水平,更何况是做聚百业之艰的交易。所以,我必须老老实实、扎扎实实数倍努力于一般人,才有可能在交易市场上存活。

3、善虚不善实

善于务虚,不善务实。善于领略、总结、提炼战略,推导战术,而不善于具体、严谨、细致的操作和执行,容易分不清着手解决问题的轻重主 次和流程,最重要的往往最被忽视,经常是想得清,说得透,做不好。

做交易从战略到战术,到操作执行,都是一个人,实操短板明显。

必须继续扬善虚之长,通过务实思维、习惯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制定尽可能详尽的执行规则,通过完善和严格流程控制,通过巨量而艰苦的实 操刻意训练,力避不善之短。

4、探索欲重

喜欢探索尝试新奇、挑战和刺激,对严格执行系统一致性操作是严重的、长期的威胁和破坏。必须通过严格流程控制,来抑制、控制逾越系统的执行尝试、探索。

二、我的主要优势

1、勤思索,善总结
能永远开放自己,不懈地学习,能较好地吸纳消化前辈们的成果,能源源不断地从实践中提炼出原理和规则,反复地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和优 化执行,能持续地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夯实交易能力。

2、专注,刻苦

永不放弃,追求极致,能通过巨量的艰苦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巨量的艰苦的自我刻意训练,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一点一滴地抑制、修正自己 的劣势,一点一滴地积累、巩固成功的经验和成果。

3、好探索

喜欢探索新的角度和途径,新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建立和完善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不少人把交易当成逃避现实的途径,在现实中不如意,到交易中寻找出路。

这有一定的可能性,因为,现实中的成功主要是你与别人、与社会合作的成功,而交易中的成功主要是你与自己合作的成功,二者不太一样。

但是,你必须要知道的是,交易中的你,必须比现实中的你更专业,更强大。否则,你逃离现实的狼窝,却跳进了交易的虎穴,只会比现实中更糟。

首先,现实中与别人、与社会合作,看似条件和束缚很多,其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社会的道德舆论等,相对对你的束缚,更是在保护你。所有社会规则的底线,是保护弱者能够生存,不至于像动物世界一样赤裸裸地弱肉强食。动物只有世界,人类才有社会。

而在交易中,自己与自己合作,看似简单和自由,其实,没有条件的简单和没有束缚的自由,相对你从中获得的快感和舒适,更多是一种挑战,甚至伤害。交易会清晰地告诉你,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离开社会规则的制约,自己与自己合作,一点都不比与别人、与社会合作容易,只会更难。

其次,现实中,因为时空制约,你周围比你强的人有限。

但在交易中,在交易的网络中,所有人都摆脱了时空限制,你面对的是所有比你强的人,当然,你也面对所有比你弱的人。然而,交易是少数强者通吃,比现实中强弱分化更明显,强盈者更少,弱亏者更多。

所以,在交易中需要一个比现实中更强大、更专业的自己,才能存活。

如果只是把交易当成逃避现实不如意的途径,多半会更不如意。

如果发现相对与别人、与社会合作,自己更擅长与自己合作,能静心进行专业的深度学习、钻研、实践,做交易多半会有所收获。

你是哪一类人呢?

频不频繁都是死!

频繁交易错了吗?错又没错。不频繁交易对吗?对又不对。

交易的难点之一,是学交易缺乏公认的、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如何看待频繁交易,伪理论和真实践之间就存在矛盾和冲突,让交易者无所适从。除了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出于多赚手续费的目的,鼓励和引诱交易者频繁交易外,理论上一般都认为频繁交易是大多数人失败的根源。

的确,很多交易者死于频繁交易。但是,人们无从发现或是因为案例少而被忽视的是,即使他们不频繁交易,同样也会死,只是可能死得慢一点而已。也就是说,他们死于频繁交易和不频繁交易的概率是差不多的,横竖都是死。

两个阶段:学交易,做交易!

问题出在,对频繁交易或不频繁交易的功用,缺乏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悟虚没有悟透,悟实怎么做都是错的。

这个错源于一个普遍错误的认识,因为从事交易几乎不需要什么门槛,让人们天然地认为,做交易不需要投入成本,包括学习、金钱、时间等成本,一上来就希望赚钱,好像自己天生就会。而人们在做其他事,哪怕是最简单的骑自行车,最开始都要投入学习成本,对聚百业之艰难的交易,却动脚就上火线。说白一点,交易就是直接抢钱,你要么抢别人的,要么被别人抢,还有比这个更难做的事吗?

人们没有认识到,交易是如此艰难、凶险,要在交易中存活下来,必须进行深度的专业学习,必须付出比学其他行业大得多的成本,包括巨量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所以,交易必须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学交易阶段,一个是学成后做交易阶段,前者是付出阶段,后者是收获阶段。只有前阶段巨大的付出,才有可能迎来后阶段的收获。而且,大部分人永远都与后阶段无缘,哪怕付出再多。

学交易必须频繁交易!

在学交易阶段和做交易阶段,对很多交易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其中就包括对是否频繁交易的要求不同。

交易是一门悟虚的学问,也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学交易阶段,理念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在二者的交互推动和升级中,最后形成融虚实于一体的成功交易系统,进入做交易阶段,通过运营交易系统赚钱。可见,在学交易阶段,必须进行频繁交易,没有足够数量的交易实践,根本不可能学会交易,就算你把交易理念背得滚瓜烂熟无用。

学武首先要练基本功,“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交易也一样,其基本功只能通过频繁交易才能练就。如果在这个阶段,强调不能频繁交易,做大趋势,一年做几笔,一辈子都不可能学会。即使给你一个成熟的交易系统,也根本不会用,就像给你一本《论语》,你也成不了孔子一样。

学交易阶段就是要频繁交易,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交学费探索构建交易系统。这个阶段就是要亏钱,也只能亏钱,但不是白亏,是有目的、有步骤地、有收获、有进步地亏。只有频繁交易,才会有学习的效果。

做交易应非频繁交易!

成功建立交易系统后,就不应再频繁交易,而应及时过度到中长期非频繁交易。大多数成功者最终都聚集在这个交易频率阶段。短线频繁交易是可以赚钱,但人的生理和心理决定,很少有人能一直通过频繁交易持续盈利。最好别把自己当成短线高手这样的小概率特殊人才,往大概率的方向走要靠谱得多。所以,学交易阶段的频繁交易,是为了做交易阶段的不频繁交易。

什么也不做,永远也不会!

不分阶段,为了不亏钱,不交学费,一味强调不频繁交易,在行情不明朗时强调什么也不做,结果只有一个:什么也不做,永远也不会。学交易时多交易多亏钱,做时才能少交易少亏钱,不亏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一到交易大家就忘了呢?有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模拟交易,不真正亏钱。但投入的心力、时间和模拟亏的钱,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因为真实的交易感触冲击弱一些,模拟交易学习的效果会差一些,但只要足够认真,同样会有收获。

在学交易阶段要频繁交易,在做交易阶段不要频繁交易。问题来了,在学交易阶段如何频繁交易,频繁交易死亡率高,弄不好就都死在学习阶段,这种情况较普遍,在学习阶段,频繁交易必须至少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一、不以赚钱为目的。

一个没学过游泳的人直接跳进深水区游,只会溺水。
一开始交易就想赚钱,只会一直难赚钱,极少数天才除外。
世上没有无成本的生意,交易尤其如此,想不交学费就做好交易,几无可能。
学习阶段不以赚钱为目的,克制赚钱欲望,才有可能学有所成,才有可能以后赚钱。
交易市场上无知无畏者太多,在发财幻想的诱惑下,一开始就重资压上,重仓出击,甚至使用大杠杆,迅速溺毙者数不胜数,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
越急着赚钱,越破坏学习模式,越赚不到钱。快即慢,急会死。

二、轻资,微仓。

剥离发财的幻想,放下赚钱的欲望,消除贪婪的躁动后,内心自然风清宁静。这时,自然不会重资压上。

拿出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部分资金,当作学费,准备全部亏掉,然后,微仓开始频繁交易。
重资、重仓频繁交易,首先,不管多少钱,都很快会亏光,交易量少,交易时间短,还没回过神,交易可能就已经死了。

其次,重资、重仓必会破坏心理平衡,难以拥有理性、正常的交易心态,扭曲交易,导致学习无法有效进行。

轻资、微仓,才能保证学习所必须的足够的交易量和交易时间,才会有一个健康的交易心态,学习才能正常、有效开展。

轻资、微仓,除了确保学习效果,更关键的是确保在交易学成前不会死掉,学不成也不至于破坏正常生活,在保留交易改善生活可能性的前提下,将交易对生活可能造成的破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这是交易安全,也是人生安全,不可不重视。

三、小周期交易。

小周期交易是中周期、大周期交易的具体而微,小、中、大周期交易,原理是一致的,是相同的交易原理在不同时间周期上的运用。原则上,交易频率与交易周期成反比,周期越小,频率越高,反之亦然。

为了保证学习阶段所必须的频繁交易量,只能选择小周期交易。

一般而言,人是以日为生活基础周期的,与此适应,一般将日定为中周期,作为交易的基础周期,因为时差最小,这是与人的生理周期最匹配的、最舒适和有效的周期。往上,周为大周期;往下,小时为小周期。

正常做交易阶段的周期,以日为主,小时和周为辅,频率是非频繁交易。

学交易阶段,要频繁交易,需下调一个时间周期,以小时为主,15分钟和日为辅。

学成后需调至最舒适、有效的中周期,才能更好地持续。

四、以建立交易系统为目标。

学交易阶段频繁交易不为赚钱,只为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这个阶段的痛苦、艰难、漫长和付出的代价,可能完全超过你的任何想象。

就像赌博容易上瘾一样,这个阶段,频繁交易也容易上瘾。很多人学着学着,就忘了要建立交易系统的初衷,对频繁交易上瘾,最后将学习沦为过交易瘾,为了频繁而频繁,难逃失败。

得时刻对标,对着创建交易系统的目标,对照检查自己的频繁交易,定期评估,时时校正方向,牢牢确保其不偏离学习和创建的正常轨道。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一点一滴地思考、探索、搭建交易系统,一项一项地检测、调整、修改、补充、完善交易系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挺进。

五、不过度频繁。

不少热爱交易的人学交易非常勤奋,学交易要频繁,但过度频繁过犹不及,同样会破坏甚至摧毁学习。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

当年,柳生拜师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最少也要10年吧!”

柳生:“哇,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

宫本:“那就要20年了。”

柳生一脸狐疑:“假如我晚上不睡觉,日以继夜地苦练呢?”

宫本:“那您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

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

宫本:“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您两只眼睛都只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

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学交易如练剑,欲速则不达,当过度关注创建交易系统的目标,导致过度频繁交易,频繁到来不及思考和沉淀时,情绪和心态会失衡,学习模式会被破坏,最终事与愿违。

所以,学习阶段的频繁交易是张弛有度的,在是不影响学习和创建范围内的频繁交易。

正常的交易学习阶段,是一个自然的成长过程,学费必须付,交易量必须够,交易时间必须足,不能以过度加快交易频率来压缩交易时间,这是学交易的拔苗助长。

一般而方,最快也要3-5年左右,才能通过学习创建自己的交易系统。

六、系统不稳定盈利一年以上,不由学习模式切换至交易模式。

学成的唯一标准,就是创建的交易系统至少稳定盈利一年以上。

只有达标后,才可逐步由学习模式切换到正常的交易模式: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投入的资金可以增加;在不让自己紧张到影响正常操作的前提下,仓位可以提升。

只要不达标,不管学了多长时间,哪怕是8年10年20年,也决不可切换。

否则,切换就是灾难的开始。

一辈子学不会交易很正常,那就只能轻资、微仓玩一辈子,绝不可重资、重仓,在不愿意离开的情况下。

七、把每一分学费都变成收获。

亏损一般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交易系统有漏洞,二是没严格或有效执行交易系统。

没有效执行系统,往往也是因为交易系统有漏洞,即交易原理、技术有漏洞,有模糊,存在缺陷或认识不清,以致规则缺损,由规则发出的交易指令模糊不具体,给操作过多的余地和空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规则和指令必清、必细、必具体,方能有效执行。

学习阶段,必须从每一笔亏损、每一分学费倒推,深入找出原因,找出原因背后原理和技术的漏洞,详细制定出修补漏洞的规则。

不允许任何一分学费白亏,任何一次错误白犯,必须把它们都兑现成系统的完善,交易的进步。
如此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就有可能由量变到质变,收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