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法在投机上的应用

  • 演绎法在投机上的应用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炒币随笔

“归纳法是盒子里有6个鸡蛋,有5个都是臭的,我觉得最后那个也是臭的,这就是归纳法。与之对应的是演绎法。人一定会死,因为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必然会死,从全称命题下降到单称命题,这就是演绎法。”

这是五年前,许哲在上海高峰论坛对两种方法的总结。

许哲简介:上海人,曾任New Tick Limited 公司交易总监、上海谦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现任挪威Theta对冲基金首席策略师。

归纳法作为日常经验产生的印象性总结,难免出现谬误。

我小时候还不流行补习,经常看电视,久而久之从十几部剧的情节里总结出一个规律,牵手了就会接吻,接吻了就会生孩子。这个错误的印象直到中学被邻国的老师们启蒙才纠正过来。

永远的女神苍老师

成年人看似理性,还是摆脱不了孩童时期的部分思维习惯,往往以更固执的方式去犯着同样的错误。

在运用归纳法的人眼里,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是有规律的,从过去十年秋天都会丰收,推断出明年秋天也会丰收。A股里的经验都近似于此,比如牛市隔六七年会来,比如高送转炒作在每年十一月份开始,比如年报行情在每年三四月……这些都是老韭菜用印象总结出来的周期规律

 

但如果有一年,春天没播种,那么秋天收获的规律就被打破了。

大家都知道,玉米的价格常跟猪周期有联动,呈现一定的“规律”。某天出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国际玉米价格被石油带动,饲料推动猪肉价格上涨。而猪肉价上涨又刺激农民扩大生猪饲养规模,在现有玉米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再度推动玉米价格上涨

对于持有玉米期货空头头寸的人而言,只盯着K线图便察觉不到列车已经失控脱轨,损失无可避免。就像每年秋天例行来田埂等待的人,他们意识不到上游没有因了,还在下游苦等着果。

将经验归纳法的应用推向极致的,是量化交易。可以说在纯归纳法领域,人脑被电脑完全碾压,再如何天资卓绝的人也不可能记住全球市场所有的历史价格走势,计算机可以轻而易举做到这一点,并且亏起钱来毫不手软。

为了理解大多数量化交易是如何失效的,我们继续刚才春种秋收的延展。有聪明人发现从春种到秋收需要考虑变量,便想方设法创造一个涵盖变量的万能公式——

春种+没有暴雨=秋收

春种+没有暴雨+适当施肥=秋收

春种+没有暴雨+适当施肥+远离蝗虫=秋收

…………

这是多数量化交易模型不断添加因子的情景,最后跑回测如王者,跑实盘一触即溃。纯归纳法容易失效的原因只有粗浅的六个字:

“总有意外发生。”

你平时也见过这句话,不过有的人叫它“黑天鹅”,有的人把它包装成了“罗素的火鸡”。

一群火鸡每天被人投食,几天后火鸡里的币神发话了,写了一篇刷爆鸡友圈的文章叫《人类出现的规律》,声称只要人类出现,必然伴随着食物的到来。

直到感恩节来临,这天人类来的时候没有带食物,只提着把屠刀。币神临终前不忘安抚大家,说这是行情启动前的最后一波洗盘。

许哲曾经也是只火鸡,他说大卫.休谟的一句话让他在走入逻辑陷阱时醍醐灌顶:

“运用归纳法的正当性永远不可能从理性上被证明。”

当纯归纳法不够可靠,势必要引入新的工具让我们更精准地认知这个世界,演绎法应运而生。这里有很多演绎法的例子:

1. 不管是机械剥离还是氧化还原法,都需要石墨作为原材料,因此用这两种方法制备石墨烯,必然会消耗石墨,优质石墨矿能获得额外溢价。这是演绎法。

2. 5G的频率极高,根据波长=光速/频率的公式,频率增加,波长就会减小,穿透性随之减弱,那么在构建网络时就需要更多的基站来保持稳定性。5G需要更多的基站,这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也是演绎法。

当然,演绎法最经典的套利案例还是要属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这个定理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不可能兼得货币政策的权、汇率稳定 以及 资本自由流通,最多同时保有两个。

中国选择了货币政策的主权和稳定的汇率,每人五万美元的换汇额度本质上是把守着资本流动的最后一个关卡。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资本的自由流通和货币的主权,所以英镑的汇率是不固定的。再来就是像中国香港这样,资本进出无碍,并且兑美元的汇率稳定,但就没有货币的自主供应权。

许哲在公开场合讲述过他利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狙击瑞士法郎的故事。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瑞士作为避险天堂吸引大量资金涌入,使得瑞郎升值,对出口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于是瑞士央行于2014年3月公布利率决议,声称欧元兑瑞郎下限为1.2,并且央行担保,一旦跌到1.2以下,瑞士央行将出手将它买上去。

这套说辞对投机套利者而言太有诱惑力了,一旦跌破1.2就买,稳赚不赔啊,反正有央行兜底。自信的瑞士央行在14年的6月和9月都站出来重申过自己的决心,并且表示汇率下限是适宜的政策工具。

三角矛盾已经摆在台面上了,瑞士这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对资本流动进行管制,强国最基本的底线“自主的货币政策”也要保障,现在又强行把汇率按住不让浮动。根据公理,这是一个必然崩溃的系统,三角坍塌会向哪一边呢,在前两个条件不可能取缔的情况下,唯一崩塌的方向只能是汇率。

随后,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宣布放弃汇率上限,一日之内美元兑瑞郎击穿所有平台,暴跌至三年最低。无数的投机者在那一天爆仓,薅羊毛十个月,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国的股民觉得自己经历了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停牌,啥风浪没见过。直到看到了那天的汇率走势,才感慨还是资本主义会玩。

【四】

需要提醒的是,预见到必然发生的事,不意味着必然能盈利。

我看到一座桥的桥身开裂了,裂痕正在从墩台快速蔓延开,桥的崩溃是必然的,但我下注的方式决定了收益和回撤的大小。

我要下注,必然会有对手盘,那么在一座即将崩溃的桥上,对手盘赌的是什么呢?他们赌桥是安全的。我们达成了一个合约,桥还健在的每一天我都必须向对手盘支付费用,直到桥塌了,才是我获利的时刻。

电影《大空头》里,基金经理Michael通过抵押贷款里的房贷结构第一个发现了次贷危机爆发的必然性,收集了13亿美金的头寸,那么他每年需要因此支付给银行的溢价是多少?

他清晰地看到桥要崩塌,对赌的代价是每年几千万刀的支出,直到桥塌的那一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账户的回撤并不是最大的压力来源,他可以非常淡定地跟老板说今年只回撤了17%。但当投资人纷纷要求赎回,邮件箱里堆满了各种诅咒谩骂时,Michael需要靠吃抗抑郁药物才能挺过去。

所以预见得到必然性事件,未必能获得期待的收益,当筹码推上赌桌之后,每过一天身上的压力就倍增,甚至可能在桥塌之前,我们就塌了。

最后一点想总结的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结合。

我抨击经验归纳法作为唯一的投资手段存在,但不排斥与演绎法相结合。《大空头》的一开篇,Michael自言自语了一句话——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国范围的房屋市场蒸发了近80%的财富,半数的住房抵押贷款都违约了。狂热的标志就是衍生品的复杂性和欺诈性快速增加。”

这是典型的归纳法,为什么这里使用起来并不令人讨厌?因为它充当的是线索的角色,Michael并没有将思考停在表层,他随后要来了最新的抵押债券详情,从结构里面找到了垃圾债以次充好的证据,从归纳法一步跨入演绎法。

很多人把归纳法用成了终点,其实不是的,归纳法只是起点而已。

看起来是概率99%和100%的差距,实际上是或然和必然不可逾越的沟壑。归纳法可以引领你注意到某个事物的演变,但临门一脚,必须还是由演绎法给出,只有严格推导出来的公理,才能完成99%+1%的最后一步。